熠熠生輝的文化名片——河源江東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源江東新區(qū)這片土地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有著獨特的文化,轄區(qū)有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像4顆閃耀的明珠散發(fā)著獨特的文化和品格魅力。
“北帝公三月初二巡游節(jié)”現(xiàn)場
北帝公三月初二巡游節(jié)
“北帝公三月初二巡游節(jié)”于2015年2月28日成功申報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該非遺項目是河源江東新區(qū)古竹鎮(zhèn)的一種傳統(tǒng)民俗活動,始于明萬歷年間,已經有400多年歷史,主要是當?shù)氐睦枋献迦藶榱烁卸髯孀诒幼o和北帝的收留之德,做出的一系列紀念活動。每年農歷三月初二,全族人抬著北帝神像巡游,向鄉(xiāng)人展示北帝的神明與大德。這天,黎氏族人會從全國各地聚集古竹參加巡游,參加巡游活動的還有鎮(zhèn)上其他姓氏人家。巡游隊伍在東江邊龍王閣畔北帝廟前集結后,首先舉行祭拜北帝和祖宗儀式,然后到“聰”“明”“睿”“智”各祠巡游,全程七八公里。巡游隊伍鼓樂開路,鞭炮齊鳴,旗幡招展,龍獅狂舞,沿街巡游,共慶升平。路人簇擁觀看,熱鬧非凡。巡游結束后共進族宴。“巡游節(jié)”每年舉辦一次,逢三年一次加秋祭(九月十二),逢十年一次大祭(即打醮)。
古竹楊氏隆益月餅制作技藝
“古竹楊氏隆益月餅制作技藝”于2020年5月13日成功入選江東新區(qū)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楊氏隆益月餅傳統(tǒng)制作技藝已有150多年歷史,世代相傳,不斷發(fā)展,留下了一批歷史久遠的木質印花模、桌、凳等制作工具以及故事傳說。
月餅傳統(tǒng)制作技藝是由餅皮加餡成團放入木制餅模中制成帶花邊和圖案的餅坯,再經烘烤而成,香甜可口。楊氏隆益月餅秉承客家月餅古法制作方法,保持了原始口感和味道。配料→包餡→印模→烘焙→冷卻→包裝,全套工序手工制作,做到配料新鮮、充足、安全。叉燒豬肉采用楊氏秘制料酒腌制,保證鮮味。因此,隆益月餅具有皮薄、餡足、軟膩、香甜和質感口感雙佳的特征。品種有:五仁叉燒、叉燒、雙黃蓮蓉月餅等。
古竹越王傳說
“越王傳說”于2020年5月13日成功入選江東新區(qū)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江東新區(qū)古竹越王山風景區(qū)位于東江中游東岸,方圓兩平方公里。越王山屬丹霞地貌,由數(shù)十個石山組成,險峻而秀美。明萬歷《永安縣志》記載:“苦竹派西南為粵王山”(古竹古稱苦竹派,粵王山后改為越王山)!蹲辖鹂h志》記載:“相傳秦末漢初,南越王趙佗曾到此山觀賞,臥于一石榻上,古竹人稱石榻為‘越王榻’,稱此山為‘越王山’。”古竹越王傳說主要分布于江東新區(qū),影響輻射區(qū)域為河源市、惠州市、深圳市。
相傳項羽、劉邦爭霸天下時,龍川縣令趙佗奉病重的南?の救螄讨,順江南下番禺。船經古竹,見越王山拔地而起,氣勢磅礴,素有大志的趙佗心里一動,便上山游覽。在一道懸崖峭壁之下,趙佗放眼四野,豪氣頓發(fā),他面對石壁冷靜地分析了天下大勢,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于是立志稱王。之后他受任囂之托行使南?の镜穆殭,且吞并了象郡和桂林郡,最終被統(tǒng)一天下的劉邦封為南越王。因此,古竹留下了趙佗“立志稱王”的傳說。古竹越王傳說自古流傳,歷史悠久、特色鮮明,是一種珍稀的客家文化資源,寄托著老百姓崇拜南越王趙佗,祈求消災納福、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臨江鎮(zhèn)關帝廟
“臨江鎮(zhèn)關帝廟”于2020年5月13日成功入選江東新區(qū)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臨江關帝廟位于江東新區(qū)臨江鎮(zhèn)居委會。始建年代待考,清嘉慶八年(1803)重修,臨江關帝廟占地面積千余平方米,臨江關帝廟會已有三四百年歷史,分布于臨江鎮(zhèn),傳播影響區(qū)域為河源市江東新區(qū)等地。河源客家地區(qū)民眾都信奉關帝君(三國時蜀國五虎上將之一,漢壽亭侯關云長),相傳關圣帝君生前忠君義勇,關圣帝君是保護城鎮(zhèn)的大神。江東新區(qū)民間流傳臨江關帝廟“白馬吃草”“平靜江水”“護佑大軍”“抵御日軍”“風調雨順”等故事傳說。臨江關帝廟會每年農歷六月初四舉行,巡游活動,規(guī)模龐大,參加人數(shù)上千,每年一度的平日誕用三牲祭祀,并舉行巡游,所到之處民眾焚香禮拜,合掌祈福。每逢十年的關帝誕則打七日七夜“太平醮”。
賀超雄 梁慧丹/整理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