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qū)學校學困生的類型及對策
一、學困生的類型
學困生又叫后進生,主要有學習后進和思想后進兩種。我校學困生主要類型有:
1.留守兒童。據(jù)統(tǒng)計,我校的學困生中,百分之八十五是留守兒童。他們后進的原因是新的“讀書無用論”和“向錢看”的觀點泛濫,年輕的父母外出務工,留下年幼的孩子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而年邁的老人疏于管理,觀念陳舊,認為孩子上學一切事情都是學校負責,或過分溺愛孩子,怕孩子吃苦,代替了孩子們應有的勞動鍛煉,學生回到家以后無所事事,除了看電視、玩電子游戲,就是到街上閑逛,養(yǎng)成自由散漫的習慣。
2.寄居在親戚朋友的學生。這部分學生中因兄弟學校設點布局而寄居親戚朋友家,在這陌生的環(huán)境里孤獨無助,小小年紀的他們遠離家庭和親人,缺乏獨立性,環(huán)境的改變造成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造成心理的孤獨、無助,從而影響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他們的托管監(jiān)護人有的沒有盡到管理的責任,助長了孩子們的不良習氣的形成,增加了學校教育難度。
3.父母離異的孩子。由于父母的離異給孩子的心靈留下陰影,缺少父母的另一方面關愛,他們容易形成孤僻、偏激、仇視他人的畸形心理和叛逆行為,往往難以接受老師對他們的關愛,形成厭學、逃學的壞習慣。 4.隨父母務工的孩子。新港本是山區(qū),沒有廠礦企業(yè),外來務工的人員絕大部分是靠打短工賣力氣干活。他們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沒有安定的生活環(huán)境,導致孩子的學習環(huán)境不穩(wěn)定,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二、學校轉化后進生的對策
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實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未成年人教育若干意見》等有關政策法規(guī)。
1.學校建立長效的幫困機制。健全幫困機制,建立后進生檔案,制訂落實幫困計劃,實施“師對生”“生對生”“多幫一”或“一幫一”、談心、輔導等的措施,召開法制、心理等專題講座,開展感恩、集體、愛國、環(huán)保、紀律等主題活動,以滿腔熱情高度負責的精神去關心、愛護他們,幫助他們融入社會,使他們真正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2.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活潑、好奇是少年兒童的天性。他們有勇敢、積極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的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活動對他們有神奇的吸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校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在濃郁的活動氛圍中陶冶情操、端正思想。
3.班主任“四心”工作。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是轉化后進生的關鍵。挑選年富力強、有豐富經(jīng)驗的老師擔任,對后進生日常學習生活“細心”觀察,對他們的情況了然于胸,以滿腔熱情認真負責的精神“熱心”幫助他們,用持之以恒的“耐心”教育轉化他們,以慈母般的“愛心”去關心、呵護他們,讓他們在溫暖的班集體里健康成長。
4.積極構建“三結合”教育網(wǎng)絡。學校是社會組成的一部分,任何脫離社會的教育都只是不切實際水中撈月的行為,只有把學校、家庭、社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為社會輸送有用的人才。聘請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到學校召開專題講座,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加強學生切身感受,從中受到教育。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課堂!庇纱丝梢娂彝ソ逃龑W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性。開設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家訪等方式及時與學生監(jiān)護人溝通,共商教育方法,及時反饋教育效果。創(chuàng)造融洽家校關系,形成學!彝ァ鐣暮狭Γ偈箤W生全面健康發(fā)展,形成良好的“三結合”教育網(wǎng)絡。
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愿每一個學生都全面健康地成長。這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共同的心愿。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