礙于代溝 不好意思 他們在微信朋友圈里將父母拉黑
美食、美景、K歌、休閑時光、吐槽、抱怨、遭遇……如今人們已經(jīng)養(yǎng)成用社交軟件記錄和分享自己生活點滴的習慣,甭管是開心事還是倒霉事,都希望能留下一點回憶。除了年輕人喜歡用微信交流外,不少父母也加入了時尚爸媽的行列,申請并使用微信,希望加子女為好友,方便聯(lián)系。
對此,卻有人歡喜有人煩,有人表示加父母為微信好友,可以省話費,增進感情,但有人則會屏蔽朋友圈不讓父母看到,希望給自己留點私人空間。你愿意跟父母成為微信 好友嗎? 近日,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20 位市民,他們中有6 位將父母加為微信好友,其中有兩位90 后把父母的微信號拉入朋友圈黑名單。
加了朋友圈,但很少交流
在萬隆一品小區(qū)的QQ 群上,記者進行了隨機采訪,發(fā)現(xiàn)與父母互加微信好友的市民并不多,主要原因是“父母不會用微信”,而與父母互加好友的市民以80 后及90 后為主,他們的父母年齡多在40-50 歲,這個年齡段的爸媽對新鮮事物上手快。
不過,兩名將父母加為微信好友的市民均表示,他們在微信上與父母的交流比較少。80 后丹丹說,自己與媽媽互加好友有半年時間了,但交流甚少,她打開手機細算了一下,至今與媽媽只有幾段對話,都是自己跟媽媽語音,“下班后有點事,晚點回家吃飯!薄敖裢砀瑢W在外面吃飯。”……而媽媽的回復(fù)通常是“好!”或者一個表情搞定!拔覌尶赡懿涣晳T用微信,有事她還是喜歡直接打電話!钡さぷ鹬貗寢尩淖龇ǎX得打電話也挺好。
“我們加微信就是為了省話費,有什么事語音幾句,從不閑聊!90 后小宇的父母均是他的微信好友,在他的影響下,父母學會了使用微信,也掌握了微信的語音、視頻、看朋友圈、發(fā)朋友圈等功能,可是,讓他有點郁悶的是,父母很少與他互動,偶爾有事留個言,默默在朋友圈點個贊,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我爸很少用,我媽卻迷上了微信,但只跟讀大學的姐姐經(jīng)常語音,很少找我! 對于媽媽與姐姐的頻繁聯(lián)系,小宇羨慕之余有點欣慰, “是我教會她使用微信,讓她與在外地的姐姐交流更方便,我覺得值了。”
女兒用微信說“我愛你”
同樣居住在萬隆一品的潮媽鳳姨則把微信玩得出神入化,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她的女兒小姿。小姿是一名大學生,去年寒假,看媽媽入手了智能手機,又看到了網(wǎng)上一組“教父親用微信之手繪攻略圖”很感人,便萌發(fā)了教她學微信的想法。
當時,小姿下載了這9 幅微信使用攻略圖,并教給了媽媽!拔覌尡緛砭秃苄鲁,淘寶、手機游戲都是一學就會,學微信時更快,攻略圖加上一兩次實踐,她就能給我小姨當老師了!睂W會了微信的鳳姨果然沒閑著,本來就與女兒無話不談的她更“粘人”了,一有空就給女兒語音、視頻,有時候都讓小姿覺得有點煩。
“雖然我們是很親密的母女,但像‘我愛你’這種話,還真沒說過!庇辛宋⑿藕,今年的母親節(jié),小姿不僅給媽媽郵寄了節(jié)日禮物,還在微信上發(fā)了表情“媽媽,我愛你”,她覺得,微信把她與媽媽的距離拉得更近了。
家族建微信群增進感情
鄭小姐一家互相之間都是微信好友,包括表堂兄弟姐妹、姑姑和媽媽,都在一個微信群里。她告訴記者,自己開始玩微信,還是因為爸爸!袄习窒哟蜃致闊,手機微信能直接發(fā)語音,不用打字,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
鄭小姐表示,爸媽學會用微信后,一家人互相加了微信好友,如果不是什么急事的話,一般就在微信上留言,交流起來挺方便。此外,自己在朋友圈看到有什么好的內(nèi)容,會及時發(fā)給父母看,有些內(nèi)容在電話或者短信里三言兩語說不清楚,給他們發(fā)個鏈接后,看了自然就明白了。
“父母學會用微信后,基本上都是用微信跟我聯(lián)絡(luò),有時他們還會發(fā)些去吃飯、運動的圖片給我。漸漸地,與父母的互動多了,增進了感情。”慢慢地,表堂兄弟姐妹,還有姑姑、嬸娘,都玩上了微信,鄭小姐干脆組了一個微信親戚群,叫“相親相愛一家人”,天南地北的一大家族在微信上分享近況、互相調(diào)侃,是他們最歡樂的時光。
加了微信卻不得不屏蔽
高中生敏敏告訴記者,自從上了高中住校后,她就擁有了自己的手機,也迷上了微信,后來,父母學會微信,他們就互加好友了。可是如今,她已經(jīng)悄悄在朋友圈的權(quán)限里設(shè)置了屏蔽,讓父母看不到她的朋友圈,因為她怕父母想太多。
這一切源于父母的一個誤會。3 月24 日是敏敏的偶像彭于晏的生日,那一天,她在朋友圈發(fā)了一張彭于晏的照片,并配上文字“生日快樂,我愛你”。這句話讓敏敏的媽媽以為她早戀了,很著急打來電話刨根問底,并說了一通“以學習為重”的話。得知照片上的人是臺灣明星,媽媽也未曾罷休,附加了一節(jié)很長的“政治課”。為防止父母再次“想太多”,她直接對父母屏蔽了朋友圈。
敏敏認為,不讓父母看朋友圈,主要是父母和自己這代人思考方式不一樣,有時年輕人覺得正常的東西,他們沒法理解,又愛刨根問底,每次都得跟他們解釋半天。有些事并不是不能讓他們知道,而是不想多費唇舌去跟他們解釋。如同學聚會去K歌,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父母看了朋友圈后,會怪責自己不務(wù)學業(yè)整天玩樂;有時受了點挫折,在朋友圈發(fā)了幾句牢騷,也就沒事了,父母看后卻記在心上,追問你最近怎么了?
敏敏的不少同學都跟她有同樣的情況,有的干脆不加父母為好友,有的則把他們拉黑。阿燦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父親加為QQ 好友時已經(jīng)嘗到了苦頭,所以,幫父親開通微信時,他就提前把自己的朋友圈屏蔽了!胺凑膊欢,只要跟他微信聯(lián)系就好,別的他根本不需要!敝两,他父親還不會使用朋友圈,他也不打算點破。
記者手記
微信拉黑父母的背后
在子女看來,父母進入 “朋友圈”,猶如多了一個無處不在的監(jiān)督者,讓自己和他人的互動交流處于被壓抑、被限制的狀態(tài)。不論是害怕父母擔心,還是不愿意讓父母知道隱私,抑或不希望父母過多地干涉私人生活,“微信拉黑父母”也有子女復(fù)雜的情感糾葛和利害考量。
子女將微信看成是一個記錄經(jīng)歷、表達意見、發(fā)泄情緒和社會交往的平臺,父母將其看成是一個了解子女生活狀態(tài)的窗口,不同的運作邏輯,導(dǎo)致父母和子女對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態(tài)度,子女渴望虛擬的“第三空間”的利益訴求遭遇“可憐天下父母心”,兩代人的文化沖突導(dǎo)致互動鏈條的斷裂甚至脫節(jié)。
作為父母,需在“線下”做到好好溝通,盡量少些說教對立,多些理解包容。這樣,微信才能夠作為一個延伸的對話載體,幫助家庭成員形成更為濃郁的親情氛圍。而面對父母的關(guān)愛,子女沒有必要躲躲閃閃。父母牽掛兒女,正是他們的“必修課”,特別當他們退休后,缺乏了工作的壓力,重心必然會轉(zhuǎn)移到兒女身上。如此之下,噓寒問暖、牽腸掛肚自不會少,兒女需要做的就是理解和回應(yīng),讓父母知道他們在兒女心中的位置同樣重要,而不是讓他們感到失落。
本報記者 鄭婷影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